【非遗魅力】五陵塬黑陶:秦朝陶艺的现代传承
2023-05-19 06:25:35 来源:二三里资讯 编辑:


(资料图)

咸阳五陵塬早称“龙山”,汉朝后称“五陵塬”。自古就是制陶基地,今年74岁的刘纪荣出生于五陵塬地区有名的“车刘行”制陶世家,是第十代传人,也是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。

黑陶,是在烧制的最后阶段,从窑顶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,在烟熏之下而制成的黑色陶器,有“薄如纸、黑如漆、硬如瓷、击如磬”的美誉。

“据记载,黑陶制品最早的发源地就在我脚下的土地。早在秦朝,五陵塬就是制陶区。到了汉代,五陵塬成为皇家陵墓区,大量陶制随葬品在这里就地取材制造。”刘纪荣说。

刘纪荣16岁开始随父学习制陶,至今已五十多年。2015年12月,“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艺”入选“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名录,给黑陶技艺传承打开了一扇新大门。

刘纪荣介绍,“五陵塬黑陶以黄河流域红胶泥为原料,从选土、采土、晾晒,再到洗泥、拉胚、精修、抛光,并在烧制好的陶器上进行硬雕刻,一件作品需要20多道工序,做工复杂,烧制考究,是一项综合性技艺。

“我就是想把黑陶文化传递到下一代手中。”对年已古稀的刘纪荣来说,传承是自己最重要的使命。这些年来,刘纪荣先后教授学生3000余名,在他的带动下,家族里有20多个人都从事黑陶的制作与推广。他的长子刘昌利已是市级传承人,市级工艺美术大师;次子刘建利已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。

刘建利制作的《千孔镂空梅瓶》,获得2017年“百花杯”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。

“梅瓶我先后做了60多个,最终只成功了一个。梅瓶陶胎薄如鸡蛋壳,在半干未干的陶坯上精雕细琢上千个镂空图案,稍微一点差错就会前功尽弃,这对陶匠的技术和心态都有着极高的要求。” 刘建利说,如今大家都不用黑陶当日用品了,所以他现在主要做黑陶工艺品。

“制陶是个辛苦活,我们的每件黑陶都是纯手工制作,现在基本都是订单式生产。培养一个合格的学徒需要花费数年时间,为了传承,我们不但走进校园宣传黑陶文化,也在和省内其他一些地方合作,传授黑陶制作技艺,希望能让古老的黑陶焕发全新的光芒。” 刘建利说。

华商报记者 杨宁 编辑 牛佩瑶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分享到: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或电头为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的稿件,均为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,并保留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的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