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聚焦:白居易的《草》唐代无人仿,200多年后高人仿一首,专家:绝唱
2023-06-03 02:52:49 来源:顶端新闻 编辑:
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

(资料图)
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
1000多年前,16岁的白居易拿着这首《草》(全名为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),来到京城求前辈们举荐。大诗人顾况读完此诗,说了4个字:道得个语,居即易矣。

这啥意思?说的是当时长安城的房子太贵了,顾况没读此诗前,先把白居易的名字嘲笑了一番,告诉他想在长安居住不可能易。但读完这首诗,顾况又不得不承认:能写出这样的诗,在长安扎根没问题。此后,白居易也果然没让顾况失望,而这首《草》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心中绝对的经典,大家都说它不好模仿。

不过笔者在这里还是要强调,这首诗唐版的首句,早开始其实是:咸阳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到底是什么人给白居易修改了,目前还不可知。在古代但凡是有后人愿意研究修改的,都是最红的那类作品。比如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到目前就有多个明、清的多个版本。宁可在原作上来回修改,也无法创作出一首仿作,可见模仿它的难度。

但就是这样一首作品,200多年后却硬是有一位北宋高人模仿了一首,此人名叫林逋。林逋符合现代人对古代高人的定义:明明很有才,年轻时就名声在外,却不做官、不娶妻、不生子,长年隐居于山林间。人家说自己要: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。

当时林逋居住在西湖孤山,虽然平时日子过得挺孤独,但张先等好友还是经常去找他喝喝茶、下下棋。一日,张先又前来,林逋在送别他时便写了这样一首词。

《点绛唇》

金谷年年,乱生春色谁为主?余花落处,满地和烟雨。

又是离歌,一阕长亭暮。王孙去,萋萋无数,南北东西路。

张先看完这首词,一眼就发现这是模仿白居易的《草》,当时就很佩服林逋的勇气,对此词更是赞叹不已。后来,诗词专家薛砺若更是把这首词,与欧阳修的《少年游》,梅尧臣的《苏幕遮》一起,称为咏草的绝唱。

其实我们仔细来看看这首词,就会发现林逋的高明之处。他很清楚白居易的原作写得有多牛,所以为了与原作区分开来,他做了3点安排:

首先,白居易写的诗,林逋本身最擅长的也是写诗,其名句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可谓咏梅之绝唱了。但这一次林逋却刻意填了一首词,把白居易诗中的意象全部打散,再用白描的写法,重新组合。

其次,这首词的意境和原诗有相似处,却又独辟蹊径了。面对春草,林逋一开始就发出了一问:谁为主?这其实就是宋词和唐诗的最大区分,唐诗表达情感时,往往前面写景,后几句抒情,讲究章法。而宋代的词人们,则最擅长将情与景完美地融合。这样写虽然工整度不如唐诗那么讲究,但感情却颇为绵长。

再次,林逋很善于渲染。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意象前,都有一个形容词,比如花是“余花”;亭子是暮色中的长亭;路是可通南北东西之路。每一次对景物的渲染,都是为抒情服务的,这也是宋词的特点。

唐诗和宋词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双壁,很多朋友经常在问:到底二者有什么不同。其实仔细比较林逋和白居易的这两首作品,大家就会很清楚。唐诗的清丽之美,宋词的婉约之调,其实都受到各自民风的影响。大家更喜欢哪一类呢?欢迎讨论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分享到: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或电头为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的稿件,均为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,并保留"环球传媒网 - 环球资讯网 - 环球生活门户"的电头。